企业库存为什么需要多批次管理?进销存系统如何落地?
多批次管理是对不同时间、不同来源的库存商品进行精细化区分和追踪的管理方式,对于以下这些场景,批次管理是必须要做的。
1.减少损耗与过期风险
针对食品、药品、生鲜等保质期敏感行业,多批次管理通过先进先出(FIFO)规则,优先出库早期批次商品,避免库存积压导致的过期浪费。比如超市通过批次管理能够临期牛奶自动标记促销,减少损耗率。
2.质量追溯与召回效率
当某批次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,系统可快速定位受影响批次的生产、采购及销售信息,减少召回成本。比如汽车制造商通过批次号追溯问题零部件,召回时间能够从1周缩短至1天。
3.精准成本核算
不同批次商品可能因采购价波动导致成本差异。通过加权平均法或批次计价法,企业能更精准核算毛利,避免财务失真。比如服装企业通过批次成本分析,发现一些批次实际亏损,能够及时优化采购策略。
4.库存效率提升
多批次管理避免库存混乱,比如区分不同供应商的同一商品批次,防止新旧货物混杂导致的拣货错误,能够提升仓库作业效率。
5.行业合规性要求
医药、化妆品等行业需遵循严格的批次追溯法规(如药品UDI码管理)。未合规企业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或市场禁入风险。
进销存系统如何实现多批次管理?
即使没有扫码枪等硬件设备,通过零代码平台(极速搭)也可实现全流程管理,当然,极速搭也支持扫码枪/等设备的接入。
1. 基础配置:给商品贴“数字标签”
批次信息录入:手工填写或Excel导入批次号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供应商、采购价等数据。
入库时间由系统自动记录(精确到秒),避免人为误差。
字段规则设计:设置必填项(如保质期),格式校验(如日期不可早于生产日期)。
2. 出库策略:让系统自动分配库存
规则类型:
策略 | 适用场景 | 配置示例 |
先进先出 | 食品、药品等保质期敏感商品 | 按生产日期从早到晚排序,优先分配最早批次 |
后进先出 | 钢材、芯片等价格波动大的商品 | 按入库时间从新到旧排序,优先分配最新批次 |
指定批次 | 定制化订单或特殊促销 | 手动选择特定批次出库 |
分配逻辑:
根据商品和数量筛选可用批次。
按预设规则排序。
依次扣除批次库存,直到满足需求。
3. 监控与预警:实时掌握库存动态
核心功能:
临期预警:保质期剩余30天时自动标红,并微信/企微提醒对应负责人。
库龄分析:统计各批次库存滞留天数,标记超90天的滞销品。
成本波动提醒:当最新采购价较前批次浮动超10%时,触发预警。
4. 数据看板:老板一眼看懂关键指标
推荐报表:
《批次库存明细表》:各批次数量、位置、库龄。
《临期商品处理清单》:过期风险商品及推荐动作。
《批次毛利分析表》:按批次计算真实利润,揪出“亏损黑户”。
实施多批次管理的挑战与对策
实施步骤示例,我们以食品企业为例
1. 系统选型与初始化
选择平台:极速搭零代码平台 jeesuda.com(基础版免费)。
数据准备:整理现有商品批次数据(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采购价),Excel批量导入。
2. 配置核心功能
入库模块:
表单字段:商品名称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入库数量。
自动规则:提交时自动生成批次号(如“牛奶-20240305-001”)。
出库模块:
策略设置:按规则自动分配库存,临期30天的商品优先出库。
防错机制:当库存不足或批次过期时,禁止出库并提醒采购。
3. 员工培训与试运行
培训重点:
入库时如何填写生产日期(系统自动换算保质期)。
出库单提交后如何核对系统分配的批次。
试运行:
选择1个仓库试点,2周内收集问题并优化规则。
4. 全公司推广与迭代
推广策略:
制作《操作手册》和常见问题解答(FAQ)。
设立“数字化标兵奖”,激励员工使用系统。
持续优化:
根据销售数据调整安全库存量。
增加“批次促销”功能,自动生成买一赠一方案。
多批次管理不是大企业的专利,通过零代码平台,中小商家也能低成本实现库存精细化管控。核心在于:
精准记录批次信息,制定明确的出库规则;建立数据监控机制(预警、报表、盘点)。
对于90%的中小企业,选择一款灵活、易用的零代码工具(如极速搭),远比购买昂贵ERP更务实。